無雙畢竟是家山
2023-03-02 10:28:00 來源:法治日報·法治周末
他的寫作極少觸及鄉村題材,可無論是書中對生活的豐富經驗和深刻洞察,還是字句里彌漫著的悲憫情懷和社會責任,都可以隱隱看出故鄉和過往對他的深刻影響??梢哉f,他的寫作“始終沒有離開鄉土”
■《家山》
作者:王躍文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 李釗
家鄉是人們心中最溫暖的記憶、終生的坐標,也是作家必然書寫的對象。著名作家王躍文的長篇小說《家山》描寫了南方鄉村沙灣從20世紀20年代到21世紀初的社會結構、風俗民情和社會變遷,書中處處可見家鄉烙刻在他記憶中的印記。
小說的靈感是他在翻閱自己族譜時觸發的,故事的原型地是他的家鄉湖南省懷化市溆浦縣漫水村。書中的一字一句無不飽含著他的人生積淀和生命感悟,以及對家鄉永不磨滅的深情厚意。
“越往歲月深處走,每個人對自己的家鄉,對童年的記憶就會越深刻?!蓖踯S文如是說。
王躍文生于鄉村長于鄉村,自他20多歲步入文壇,先后寫出了官場小說《國畫》、歷史小說《大清相國》、都市小說《愛歷元年》等。他的寫作極少觸及鄉村題材,可無論是書中對生活的豐富經驗和深刻洞察,還是字句里彌漫著的悲憫情懷和社會責任,都可以隱隱看出故鄉和過往對他的深刻影響??梢哉f,他的寫作“始終沒有離開鄉土”。
直到“四十歲以后,記憶中鄉村的人與事朝我撲面而來”,王躍文開始重新審視和領悟家鄉的山水風物、民俗民風、人情人性等,鄉村生活經驗開始進入他的創作視域?!堵贰逗吧綉贰都疑健贰瓕亦l的豐沛情感和永恒惦念,從他的筆下傾瀉在紙上,描摹出一幅生動鮮活的南方鄉村圖景。
如果說以生養之地漫水村為名的《漫水》溫馨自然、恬淡優美,是王躍文對家鄉的桃源念想與詩性矚望,而如今用溆浦“口音”寫作的《家山》則厚重樸拙、從容篤定,是他對家鄉的源流回望和史詩書寫。
他從家鄉走出,一路奔走在文學之旅上,最終重返時間深處和歷史深處的家鄉,以自童年便入骨入髓的故鄉記憶和深情,深描細述尋常百姓的煙火人生,展現他們命運浮沉的背后連接著的“云譎波詭的時代和災難深重中浴火重生的中國”。
家鄉和作家往往是相互成就的,家鄉是王躍文靈魂深處的根與魂,滋養著他的文思和創作,而王躍文筆下的漫水和溆浦,重新閃亮在文學版圖上,為越來越多的人所知曉。
《家山》猶如一幅鄉村生活圖景的長卷,在被鄉土、鄉景、鄉音、鄉鄰、鄉德、鄉史等元素填滿的日常生活敘事中徐徐展開,每個人都能在立體生動的畫面流轉中找回漸漸模糊的記憶,一點點還原刻下生命印痕的家山。
可以說,紙上的沙灣,是眾人的故鄉。
刻在記憶里的鄉景總是相似的——佑德公和有喜就著月亮打草鞋、容秀桐油燈下納著鞋底、福太婆在天井對角扇蒲扇、貞一坐在娘身旁看星星。而小說里,窗外密密麻麻的“蛤蟆叫”幾乎回響在每個國人心里。家鄉人的善和美,更是為生活注入了寧靜、祥和、溫馨。
鄉音是一輩子的胎記。當讀到沙灣村夏日的夜晚“天氣熱得豬打欄”,諷刺不公平時用“拖檐底下定規款,見不得人”……家鄉的人和事多少會涌上讀者心頭,讓他們不禁抬頭望向家鄉的方向。
沙灣人堅守著親善友愛、重義輕利的鄉俗民風。他們講究以禮待人,鄉鄰之間有再大的矛盾,登門拜訪都會以禮相待;他們的關系簡單純粹,地主與佃戶、父子與兄弟、婆媳與妯娌、夫妻和鄰里,如我們停留在鄉村的父輩一樣,在世俗和詩性交織的生活圖景中攜手應對命運的變奏。而劭夫、揚卿、齊峰、揚高、有喜、克文等朝氣蓬勃的青年在走出和返回中,成為傳統文化生生不息的傳承者。
家與國總是緊緊相連,書中的村民在白色恐怖下集體掩護紅軍家屬,國民黨政府不顧民生強行征稅,村人踴躍投入人民武裝,鄉土間彌漫著最淳樸的家國情懷。
“無雙畢竟是家山”?!都疑健肥菍儆谕踯S文的,也是屬于我們每個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