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不能忽視元宇宙
2023-02-22 22:23:00 來源:法治日報·法治周末
智道
欄目主持人:於興中
未來的元宇宙中可能會出現人類社會上的每一種合法或犯罪的活動。因此,元宇宙里可能會產生與各種活動相關的法律問題,對元宇宙的法律層面的擔憂可能是無窮無盡的
□ 王淼
作為現代技術中最受關注的概念之一,元宇宙可以被描述為一個身臨其境且持續不斷的虛擬3D世界,人們通過虛擬形象進行交互,從事各種活動。這些活動的范圍從休閑和游戲到專業和商業互動、金融交易甚至健康干預。
雖然元宇宙對社會和經濟的確切影響仍然未知,但已經可以預見其將帶來一系列機遇。與此同時,當現實空間遇到虛擬空間,一整套與之相匹配的秩序和法律規則也亟待升級。
在法律圈,許多律師試圖忽視元宇宙。但筆者認為,這是一種短視的策略,因為客戶不會忽視這個網絡生存新領域的無限增長潛力。
法律層面的擔憂可能無窮無盡
未來的元宇宙中可能會出現人類社會上的每一種合法或犯罪的活動。因此,元宇宙里可能會產生與各種活動相關的法律問題,對元宇宙的法律層面的擔憂可能是無窮無盡的。
在元宇宙的早期,金融交易和金融不端行為可能為律師提供諸多研究的方向。元宇宙中的業務預計將主要由加密貨幣和非同質化代幣支撐,比特幣、以太幣、NFT(非同質化代幣)等被大量資本追逐,從而可能引發所有權、濫用、可移植性等問題,同時還伴隨著傳銷、欺詐、非法經營、洗錢、開設賭場等案例。
一些主要的科技公司正在擴大其元宇宙活動,包括通過并購等方式擴張,這推動了關于企業并購法規和反壟斷法如何適用的討論。
接下來,律師則可能要開始鉆研關于管轄權、地點、法律選擇和法律沖突等問題的答案?;ヂ摼W曾被認為是可能打破國家概念的一種技術。到了元宇宙時代,這些可能也依然存在。
數據元宇宙中使用的大量數據引發了許多數據保護和網絡安全問題。作為一個提供沉浸式體驗的超現實虛擬空間,元宇宙需要對用戶的身份、財產、生理數據、社會關系甚至情感狀態等大量敏感的個人數據用于分析,同時在不同應用之間、元宇宙和外部設備間發生大量的數據交互,此時就存在個人隱私數據泄露的風險。
這些數據如何合法合規地被獲取、存儲、加工、傳輸、處理、使用?哪些數據處理服務需要經過行政許可?如何合理授權和合規使用數據?如何避免元宇宙中的數字身份被盜???如此種種,都是需要被嚴格規制的問題。
數據合規細則尚待摸索
目前,隨著我國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的制定和頒布,數據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逐漸進入了有法可依的階段,為元宇宙的法律規制提供了基礎。但在實務操作中,數據合規之路還有許多細則尚待摸索。
就元宇宙的合規之路而言,需要對元宇宙平臺運營主體的資質及運營全面規范化,例如,遵循對電信業務經營許可的要求、履行區塊鏈信息服務的備案手續等。而且元宇宙涉及多種業務,需要在每一種涉及的業務領域及時響應最新的立法修法和政策趨勢以調整自身的合規策略。
此外,元宇宙中存在大量非法、有害的行為和實踐,必須考慮如何劃分責任,尤其是在打擊犯罪活動、保護知識產權等方面。就刑事領域而言,就存在著傳統層面的法律與元宇宙層面的法律銜接問題,無論是利用虛擬財產的特性進行洗錢活動以及以元宇宙培訓、投資之名行傳銷之實的犯罪活動,還是對于元宇宙空間里的虛擬財產實施盜竊等行為,抑或是隨著體感技術的發展,在元宇宙中發生猥褻、強奸等危及人身的犯罪活動,都存在很多法律問題待解。
在2021年12月Meta公司進行一次平臺測試中,一名女性測試人員就曾投訴稱,她在虛擬現實模擬中“被人不適當地碰了一下”。
目前的元宇宙尚處于萌芽階段,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元宇宙與現實的交互進一步深入,虛擬世界是否會對婚姻家庭方面的倫理、秩序產生巨大影響,虛擬財產如何繼承,數字分身能否享有繼承權,元宇宙中與現實中的身份活動如何銜接,都可能是律師們即將面臨的法律事務。
“代碼即法律”值得重視
事實上,關于加密社區和新興的元宇宙,許多加密愛好者實際上是反對法律規范他們在區塊鏈世界和新興元宇宙中的活動的。這種對法律反感的一個影響是,當前和未來的律所客戶可能會支持去中心化的自治組織(DAO)。
元宇宙領域的法律問題的列表可能會繼續增多。元宇宙的發展,一方面取決于其底層技術的研發,另一方面離不開政策、法律的引導與規范。尤其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元宇宙并非純粹的現實或虛擬世界,而是二者的結合?;诂F實世界的法律有多少可以應用于元宇宙,有多少法律需要專門創設,都是政策和法律層面不斷思考的問題。
筆者認為,元宇宙背景下的法律服務有三個層面的考量:其一是傳統法律體系在元宇宙的延伸;其二是元宇宙中的新法益,尤其伴隨著體感技術的突破,法律服務可能產生較大變化;其三是元宇宙帶來的對家庭倫理、社會秩序、國家安全的新挑戰。
作為律師,我們還應意識到:加密社區中有一個普遍的概念,即“代碼即法律”。即只要能夠使用代碼采取某種行動,那么這種活動就可以實現。
換言之,加密社區有一種認知是,如果有人能夠讀取代碼,知曉如何利用或進行黑客攻擊,并通過所謂“轉換”或盜竊從平臺獲得巨大價值,就可能引發這樣的聲音:“不,這不是盜竊,因為代碼允許這樣做?!?/p>
現實中,已經有這樣的案例發生。2016年,以太坊上第一個去中心化自治組織被黑客攻擊并盜取了當時價值約6000萬美元的以太幣。有人卻說:“沒關系。代碼允許黑客這么做。代碼就是法律?!蔽磥?,這樣的想法可能將成為律師與客戶進行有趣對話的開始。
總之,當元宇宙的建設者們試圖為現在和未來的客戶創造一個全新的機會世界時,律師們至少要在“兔子洞”里走一段路。這樣,他們才能幫助客戶駕馭這個勇敢的新世界。
(作者系陜西豐瑞律師事務所律師、陜西省法學會互聯網法律與治理研究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