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特殊”的觀影體驗
2020-07-30 08:31:00 來源:法制日報·法治周末
朝陽劇場影廳內,觀影者正在等待電影播放。 于偉力 攝
法治周末記者 于偉力
近日,國家電影局發布的《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讓影視愛好者和影視從業者們喜極而泣,終于熬到電影院開放之日了。
停擺了半年的影院,將會以怎樣的新面孔迎客?觀影者又會有怎樣的不同體驗?
7月24日,北京的各大影院迎來首日復工。在朝陽劇場門口,工作人員依次為前來觀影者測量體溫,有序入場。法治周末記者注意到,盡管前來觀影的人要比以往少很多,但在各大訂票APP上,每天出售的電影場次和座位都銷售一空。
一位工作人員表示,由于疫情還未徹底結束,目前仍是防疫的關鍵時期,每場電影的兩個座位之間的座位票,是停止銷售的。而為了做好防疫工作,以往上一場電影結束至下一場電影開始的間隔只需要10分鐘的打掃,現在增加到30分鐘至40分鐘,以便通風和消毒。
在現場,法治周末記者看到,各場次影廳外不允許觀影者長時間逗留、聚集,觀影者可戴好口罩、檢票提早進入影廳內等候電影播放。在進入影廳前,工作人員會多次叮囑,在全程觀影中不得摘下口罩,并要求按照購票指定座位入坐。
而在影廳內,每個座位都用繩子隔開,提示觀影者保持距離。此外,在觀影中,還有工作人員會不定時的巡視和監督“不守規矩”的觀影者。觀眾均表示,對于這種小心謹慎的防疫措施的理解,但這種“特殊”的觀影體驗,也讓他們心里不是滋味。
剛摘下口罩沒多久就被工作人員“抓”住的張先生無奈地說:“影院空間本來就狹小,通風性弱,戴上口罩再配上3D眼鏡,全程感覺呼吸不暢,非常難受。在這樣的一個狀態下,根本無心看電影?!?/span>
和張先生有同樣感受的觀眾不少,他們也紛紛向法治周末記者“倒苦水”,稱以往觀影的氛圍已消失殆盡。李小姐抱怨道,原本電影院是她和男朋友約會的必要場所,如今座位隔開,“迫使”兩人在觀影過程中,無法交流,“零”溝通,完全無法體驗到“一起”看電影的樂趣。李小姐一邊說一邊指著隔開她和男朋友之間座位上的繩子皺起了眉。
如果說,這些人是借著電影院恢復開放首日來湊個熱鬧,那么,那些不愿湊熱鬧的人又是怎么想的呢?
都說20天就會形成一種新習慣,有人表示,對于停擺半年的影院重新開放并沒有強烈的期待,而是更愿意選擇宅家看電影。
小橘(化名)是個電影迷,以往只要有新片上映,她絕對是首當其沖買票的那一個。然而,長達數月的疫情,讓小橘逐漸養成了宅在家看電影的習慣。在她看來,當前形勢不宜去電影院看電影,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方面,疫情還未結束,為了安全,盡量不去通風較弱的公共場所;另一方面,目前影院上映的都是老片子,這些老片子在各大視頻網站上就能看到,沒必要專程跑一趟。
對于上述種種現象,金睿天甲影業副董事長莫爭在接受法治周末記者采訪時表示,《通知》的發布,是一個非常積極良好的信號,整個行業都為此積極行動,準備全面復工。目前來看效果很好,影院票房也在逐日上漲。
不過,莫爭擔心,目前部分地區疫情可能反復,電影院甚至可能再次關門。而積壓了太多電影作品,導致未來熱門檔期如春節檔會異常激烈,很多國產電影尤其非大片,極大可能成為“炮灰”。
“影院需要一步步恢復,現在大片還沒上映。真正的大片還是得去影院看,體驗更好?!蹦獱幨冀K堅信,在家暫時取代不了影院,除非以后播放的技術設備有很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