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安全法正式通過 多家科技企業升級用戶隱私保護服務
2021-06-16 16:13:00 來源:
法治周末記者 仇飛
責任編輯 王京仔
隨著數據安全法正式獲表決通過,數字領域即將迎來基礎性法律法規,用戶隱私安全將獲得更全面的法律保障。
近日,不少互聯網APP陸續對用戶隱私和數據政策進行了調整。
此前,微信方面透露正準備研發一款絕對不收集用戶數據的輸入法。一位行業人士分析認為,用戶隱私安全保護將成為互聯網發展的新重點,將隱私控制權交給用戶將會成為未來互聯網APP的主流趨勢。
今年1月,騰訊宣布對旗下的“隱私保護平臺”進行了升級,上線了個人信息保護專區。為用戶提供查詢其產品隱私保護指引的統一入口,同時推出了“閥門系統”,具備為APP做“隱私體檢”的功能,以此保證用戶隱私安全。
不止騰訊,美團也在積極就用戶的隱私保護服務進行優化升級。美團安全負責人透露,目前正在持續迭代平臺的隱私保護服務,當用戶使用美團APP、大眾點評APP等產品時,用戶可以自助管理隱私授權,實現查看隱私政策、修改隱私設置、查看第三方信息數據共享規則等功能。
美團目前內部已經成立了用戶數據安全委員會。除美團之外,騰訊、滴滴等互聯網企業也均成立了用戶數據安全的專門團隊,科技企業保護數據安全已經成為新的趨勢。
6月15日,華為剛剛上線了應用安全獎勵計劃,以提升應用市場的安全性,通過對應用深入分析,判定其是否存在影響用戶隱私安全的惡意、黑灰產、欺騙等違規行為,以識別和修復華為應用市場上架應用中的漏洞,力保華為用戶的隱私安全。
此外,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也越來越重視用戶的隱私保護。抖音在4月份升級了用戶隱私體驗,推出“不讓TA看”和“不看TA”的功能,用戶可以自主設置自己的動態對哪些人可見。
對于一部分以違規使用用戶數據作為商業模式的企業來說,也到了不得不轉型的時候。此前,國內多款輸入法軟件因涉嫌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遭到了全網下架。上述行業人士表示,過去輸入法的盈利模式是收集用戶的輸入信息等數據進行轉賣,而在新的國家標準和相關法律之下,這一商業模式也亟需重新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