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合力共治讓“刷單炒信”無處遁形
2023-03-23 08:10:00 來源:法治日報·法治周末
□ 張智全
隨著網絡購物、線上下單成為大眾消費習慣,消費者越來越把商品或服務的口碑評價作為“貨比三家”的重要參考。然而記者發現,一些商家抓住這種心理,通過各類“刷單炒信”方式刷好評、“攢”人氣,導致許多消費者“入坑”。有關專家建議,要形成多方合力,全鏈條持續整治,不斷優化消費環境。(3月21日《新華每日電訊》)
所謂“刷單炒信”,是指商家花錢安排“刷手”進行虛假交易,以此偽造出“好評如潮”的商品信用指數,來吸引消費者購買商品的一種營銷手段?!八纬葱拧奔壬嫦訉οM者的欺詐,又涉嫌對合規經營商家的不正當競爭,是典型的商業毒瘤。如果任其肆意蔓延,必然導致劣幣驅逐良幣,阻礙消費信心的提振和消費需求正能量的全面釋放,危害不容小覷。
“刷單炒信”肆意蔓延,既有不良商家誠信商業倫理喪失的因素,又有電商平臺把關不嚴和監管鞭長莫及的掣肘,以及消費者“不能就這么算了”較真精神的缺失。因此,懲治“刷單炒信”顯然不能僅靠某個方面的單兵突進,還需要堅持合力共治的導向,才能真正實現標本兼治的最大公約數。
懲治“刷單炒信”,首先有賴于電商平臺的守土有責。眾所周知,電商平臺是不良商家雇用“刷手”進行“刷單炒信”的主要聚集地。如果電商平臺對此裝聾作啞、甚至揣著明白裝糊涂,那么“刷手”就會暢通無阻地偽造出所謂的商品好評信用指數,讓不明就里的消費者躺著中槍。所以,作為遏制“刷單炒信”惡行的“守門員”,電商平臺必須恪守經濟利益與公共利益兼顧的基本商業原則,切實對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負起責來,全面扎緊“刷單炒信”惡行的籬笆。
雖然電商平臺的守土有責對遏制“刷單炒信”惡行竄出籠子不可或缺,但最關鍵的還是監管要“長出牙齒”。平心而論,“刷單炒信”因借助了互聯網技術,其花樣隨時都在更新,監管確實面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挑戰。但這并不意味著監管只能束手無策,困難總比辦法多。對此,監管部門必須與時俱進創新監管手段,并綜合運用現有法律賦予的行政指導、行政監管、行政處罰等執法權,始終以零容忍的態度,對“刷單炒信”堅持露頭就打,倒逼不良商家面對得不償失的沉重代價不越雷池。
懲治“刷單炒信”,消費者也不能置身事外,而應以責無旁貸的理性,主動參與圍剿“刷單炒信”的“人民戰爭”。消費者應明白,遏制損害自身合法權益的“刷單炒信”惡行不能寄望于商家的幡然醒悟,即使借助嚴厲的監管和司法救濟,也未必是優選。消費者應少些“幾個小錢不值得費那個勁”的想法,多些“為權利而斗爭是節操之詩”的維權意識,從而以成熟的“消費者意識”始終對“刷單炒信”“用腳投票”。如此,不良商家“刷單炒信”的伎倆在多方合力圍剿下,才有可能無處遁形,進而銷聲匿跡。
此外,商家的自律也必不可少。商家必須明白,誠信經營始終是立足市場的不二法則,“一錘子買賣做不成百年老店”,挖空心思通過“刷單炒信”虛構商品信用指數,以此獲得不義之財,雖然可得逞一時,但終究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畢竟,只有敢于自斷非法財路,遠離“刷單炒信”伎倆,才能真正贏得市場認可和消費者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