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耀東委員:關于礦產資源安全的五大問題與五條建議
2023-03-09 15:54:39 來源:法治日報·法治周末
要完善政策法律,加大科技和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加快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優化礦業發展環境。加強科技投入,加大地質調查財政投入,持續開展關鍵礦產成礦基礎理論和綜合利用研究,通過技術創新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
《法治周末》記者 孫繼斌
能源安全是關系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李克強總理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要“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強重要能源、礦產資源國內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
全國政協委員姜耀東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向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提交了《關于高度重視我國礦產資源的安全問題的提案》,提出從國家層面統籌做好礦產資源總體布局等5條建議。
礦產資源安全面臨五大問題
姜耀東認為,目前,我國綠色轉型發展中的礦產資源安全面臨以下風險:
一是國內資源無法滿足龐大需求,資源保障壓力大。國內礦產資源儲量難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局面將長期存在。
二是礦產資源進口量大、種類多,對外依存度高,安全風險大。
三是國內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矛盾依然突出,資源開發浪費嚴重,可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產業有待進一步完善。
四是礦業領域政策法規還不完善。近幾年,礦產勘查開發投入持續下降。
五是勘查開發技術創新力度不夠。高端找礦技術裝備和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國外,采礦規?;?、智能化、低碳化水平低。
建議加快修訂礦產資源法
為確保我國礦產資源戰略安全,做到在關鍵時刻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暢通,頂得住也供得上,姜耀東為此提出5條建議:
第一,要從國家層面統籌做好礦產資源總體布局,通過找礦增儲夯實資源基礎,提升守住資源安全底線的能力。加快實施《戰略性礦產找礦行動(2021—2035年)》,制定合理的戰略性礦產資源礦種清單及安全保障關鍵指標、渠道,包括新增資源量、保有資源量、儲采比、儲備礦產資源(資源量/礦產地)等。力爭摸清礦產資源“勘查—采選—冶煉—材料—設備產品—循環利用”全產業鏈供應鏈的家底。
第二,強化礦產資源安全的監測預警體系和儲備體系建設,提高礦產資源供應鏈的韌性。系統地開展國內外礦產品供需分析和供應鏈風險評估,統籌相關政府部門職責,實施礦產資源保護與儲備工程,堅持政府主導、企業社會共建、多元互補,構建“產品、產能、產地”三位一體的儲備體系。
第三,深化礦業國際合作,健全供應鏈安全保障體系。加強國際合作,構建自主可控的海外礦產資源運輸體系。積極參與國際礦業投資和貿易規則制定,確立與我國地位和經濟實力對等的話語權。
第四,全面推動綠色勘查開采和礦山生態修復,提升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全面實施各級礦產資源規劃,推動現有生態保護紅線等控制線差別化的管理政策實施,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全鏈條,持續提升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水平。
第五,完善政策法律,加大科技和金融政策支持力度。要加快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優化礦業發展環境。加強科技投入,加大地質調查財政投入,持續開展關鍵礦產成礦基礎理論和綜合利用研究,通過技術創新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